杆塔柔性石墨接地体φ20,φ28石墨接地线 厂家直供

 
 
单价 面议对比
询价 暂无
发货 山东付款后3天内
库存 1000000米起订1米
品牌 FD
过期 长期有效
更新 2023-01-29 10:38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青岛风电防雷降阻材料有限公司

企业会员第1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 山东
  • 上次登录 2023-04-14
  • 1813336350@qq.com
  • 86-0532-85167260
  • 李经理 (先生)  
详细说明

 柔性防雷接地体,柔性石墨接地线,石墨缆呈电缆状,采用高炭石墨线制造,与杆塔连接的连接端头采用不锈合金,该品属非金属导电体,耐腐蚀、不生锈、接地电阻稳定、大电流冲击不反击、不损坏、电阻不变、耐高低温、使用寿命长30年,免维护、安全可靠。使用不受环境,气候条件限制,安装便捷,无需电气焊,省工省时,节省材料,经费,节能,环保,防盗,尤其适合酸性土壤、碱性土壤、沼泽、湿热地带和海滩使用。

石墨基柔性接地体采用高碳导电石墨线制造,与杆塔的连接头采用不锈钢合金。本品属非金属导电体,具有抗腐蚀、耐酸碱、不生锈、电阻稳定、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尤其适合盐碱、沼泽、湿热和沿海地区使用。

石墨基柔性接地体采用高碳石墨线和碳纤维制造,耐酸碱腐蚀、不生锈、大电流冲击不反击、接地电阻稳定,耐水、耐高低温、强度大、使用不受环境气候条件限制,使用寿命长30年以上,连接无需电气焊,无需防腐蚀措施,使用方便,免更新,免维护,省工,省时,环保,节省材料,能源,经费。石墨的导电原理与石墨内部的结构有关的,石墨是层状结构,层内,所有 C 原子参与形成大pl键,从而形成连续能带,就像金属能带一样,因此而导电;层间,电子隧穿导电,其导电性远不如平面内,相差约10000倍。石墨是元素碳的一种同素异形体,每个碳原子的周边连结著另外三个碳原子,排列方式呈蜂巢式的多个六边形。由于每个碳原子用3个电子与周围的C形成3个共价键,所以每个C都剩余 1个电子,这些电子能够自由移动,因此石墨中有大量的可流动的电子,电子的定向移动就是电流,石墨的原子结构中,每个平面上碳只有3键,有一个多余的电子就可导电了。

二、石墨基柔性接地体、石墨接地体、超导拒腐接地带主要技术指标

1、固态电阻率:0.0036Ω.m

2、冲击电流耐受:(200KA)ΔR%≤0.1

3.工频电流耐受:ΔR%≤0.1

4、高温性能:300℃

5、低温性能:-60℃

6、抗压强度:≥1200Mpa

7、抗拉强度:≥1200Mpa

8、石墨线层表面摩斯硬度:1-2

9、埋地表面年平均腐蚀率:0

石墨基柔性接地体施工

1.软态石墨线接地体可直接代替原普通材料的引下线或接地体施工。

2.安装施工时,按图纸设计要求进行。

3.连接方式为搭接连接,用非金属线等扎紧后安装专用固定卡具即可,施工方便,不用焊接,减少施工量,节约施工成本。

4.连接时,搭接长度为接地极直径的5倍以上为宜,形成良好导电通路,降低接触电阻。专业卡具进一步保持连接处导电联通良好。

5.定制产品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进行施工。

软体石墨接地极是一种新型非金属导电材料,经过高温膨化加工而后编织成型,材料性能稳定,自身电阻率低,耐高、低温,耐酸、碱腐蚀,耐大冲击电流,材料性质不发生变化。
石墨防雷接地体是一种新型接地极,是以高碳石墨为原材料制作的新型缆状接地体,属于一种新型非金属导电材料体。较传统金属接地体相当于增大了接地体的尺寸 ,增大了接地体和土壤之间的接触面积也就是增大了有效散流面积,降低了接触电阻。随着社会发展需要,接地极产品种类的增多与技术改进,金属防雷接地体与降阻模块产品逐渐暴露出的缺陷,表明其已经渐渐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接地体越来越高的要求。石墨防雷接地体呈化学惰性,在常温条件下不受强酸、强碱和有机溶剂及电偶腐蚀,导电率优良,使用寿命更长,而高碳石墨具有吸湿特性,使得接地体周围水分增大,而增加了接地体的降阻效果,由于石墨具有不腐蚀的特性,不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石墨基柔性接地模块厂家直供与杆塔连接的一端设置不锈钢金属连接头。

举报收藏 0
更多>本企业其它产品
供应圆柱形接地模块 150×850mm 厂家直供 供应甘肃(武威,嘉峪关,兰州)防雷降阻剂 厂家大量低价长期供 防雷接地模块 降阻模块 专供新疆(克拉玛依,和田,库尔勒,喀 纳米碳接地扁钢 40×4mm 专供湖南(岳阳,怀化,长沙,湘 50×3000mm离子接地棒 专供青海,新疆,宁夏地区 新疆油气田专用25×4纳米防腐接地线厂家现货 防雷接地材料直径28石墨缆接地体 厂家直销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关于我们  |  诚招代理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隐私政策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会员服务  |  汇款方式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2022009825号-2  |  浙公网安备33010502011792号